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争,始于建安二十二年,历时两年,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撤军。关羽因镇守汉中未能参与此战,而刘备的黄忠和赵云则在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战功,马超则仅参与了下辨之战,但遗憾的是,这场战役以失败告终。
在刘备集团的将领中,张飞(张翼德)的表现令人困惑。与马超一同在下辨之战败给曹洪和曹休后,张飞接着在宕渠、蒙头和荡石一带与夏侯渊、张郃展开对峙。当时曹操击败了张鲁,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川。张飞在与曹军的五十多天交战中,尽管面临夏侯渊这位曹军的主将,他却并未与其交手,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张郃身上,最终成功地击溃了张郃,迫使其弃马逃入山中,留下仅十余名随从。
关于张飞为何专注于张郃而回避夏侯渊的原因,有人猜测张飞害怕与“老丈人”作战,怕回家后遭受惩罚。诸葛亮当时正在成都,无法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,而刘备则可能清楚地知道张飞的选择并非出于私情。张飞这一决策的背后,是为了战略上的考虑,击败张郃比单纯消灭夏侯渊更加重要。
展开剩余73%夏侯渊是张飞的岳父,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,这一事实也在夏侯渊的传记中有明确记载。夏侯渊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,甚至曾在战乱中放弃了自己的孩子,结果却被张飞所俘,并将其妻子迎娶。张飞与夏侯家建立了深厚的关系,且夏侯渊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。历史并未详细记录张飞是否得到了夏侯渊或夏侯惇的正式认可,但显然这一门亲事双方都没有异议。
随着时间推移,夏侯渊的家族在西川的困境加剧,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被司马家族打压得几乎丧命。于是他选择投靠自己的外甥女刘禅,刘禅接待了他并表示宽容:“渊初亡,飞妻请而葬之。霸入蜀后,禅与他见面时,释然说道:‘卿父的死只是偶然,并非我先人所为。’并指着自己的儿子说道:‘这是夏侯家的外甥。’随后对夏侯霸给予了厚重的礼遇。”
刘禅此言中提到的“先人”很可能指的就是张飞,而非刘备。实际上,刘禅此时也在隐晦地提醒夏侯霸,张飞曾避开夏侯渊,甚至在黄忠没有出手的情况下未曾主动出击。刘禅这番话反映了当时的微妙局势,若张飞曾在汉中之战中将夏侯渊斩于马下,刘禅在见到夏侯霸时的处境将显得格外尴尬。然而,张飞当时的选择并非单纯出于私情,而是从更大的战略层面出发,与刘备的意图高度契合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诸葛亮并未亲自参与汉中之战,他的任务是留守成都,负责兵员和物资的调配,确保后勤支持。真正担任前线总参谋的,是法正法孝直。如果诸葛亮在前线,他很可能不会理解张飞绕开夏侯渊而选择专攻张郃的策略。诸葛亮或许会认为,张飞带领万余精兵采取不同的战术路线,专门避开夏侯渊,最终成功击溃张郃。张飞如此部署,实际上是削弱曹军主力的一个有效手段。
从《三国志》中的记载来看,张郃对刘备集团的威胁远大于夏侯渊。虽然夏侯渊是曹操任命的征西将军,负责指挥汉中的防守,但张郃的作战能力与指挥智慧远超夏侯渊。刘备和诸葛亮都深知,若要彻底消除曹军在西川的威胁,必须先铲除张郃,而非单纯消灭夏侯渊。夏侯渊的死,虽然是重要的战略突破,但解决的仅仅是表面的问题。
当刘备和黄忠等人奋力打击夏侯渊时,刘备对黄忠说道:“如果能打败张郃,那才是根本。”这句话传达了刘备深思熟虑后的策略。张郃不仅在军事上的反应能力强,而且具备出色的撤退和生存能力,这使得他在曹军中的地位无可替代。相比之下,夏侯渊只是曹军的一个分管将领,而张郃则是曹军的中坚力量。因此,刘备明智地把重点放在了张郃身上,而不是夏侯渊。
张飞在历史上的战绩也反映了他的这一战略眼光。尽管在面对夏侯渊时没有直接对抗,但在面对张郃时却毫不手软,最终通过战略性突破打击了曹军的重要将领。可以说,张飞绕过夏侯渊专打张郃,正是基于对战争全局的深刻理解。
最后,刘备曾在给张飞的封号中写到:“以君忠毅,侔踪召虎,名扬四海。”这无疑是对张飞能力的高度认可,证明张飞并非因私情影响大局,反而是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,选择了最具威胁的敌人作为主要打击对象。因此,张飞避开夏侯渊打张郃,实际上是非常符合刘备战略意图的明智之举。
发布于:天津市热丰网-股票配资配资-炒股app排名-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